习近平总书记在成人动画 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7月25日,成人动画 美丽中国队和陕北传薪队赴陕西省榆林市。美丽中国队开展为期7天的调研访谈活动,拟完成榆林市4个原国家级贫困区县(绥德县、清涧县、吴堡县、佳县)的调研活动;陕北传薪队开展为期8天的调研访谈活动,拟完成榆林市5个原国家级贫困区县(绥德县、子洲县、横山区、米脂县、定边县)的调研活动。
调研团首站抵达绥德县,与共青团绥德县委书记马宇、县少先队员总辅导员薛博对接工作,同步开展后续调研行程 。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绥德,取“绥民以德”之意。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设绥德县;1969年,归榆林地区; 1999年12月,撤销榆林地区,设立地级榆林市,绥德县属之。 绥德县主要景点有榆林市名州古城、郝家桥景区、绥德县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等。 2022年2月8日,绥德县入选“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2023年2月,绥德县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 近年来,依托传统产业融合升级,发展红色旅游,因地制宜发展等手段。
绥德县于2019年5月7日实现脱贫摘帽。
传统产业再赋能,因地制宜促发展
绥德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对传统产业进行了一系列赋能升级,运用因地制宜的策略,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调研团在郝家桥村调研葡萄园进行考察。大棚内种植阳光玫瑰、夏紫等品种葡萄,采用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方案;农户葡萄年净收入可达12~14万。葡萄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且附加值高,相关的葡萄园采摘和旅游业结合,带动了贫困户收入。随后,调研团队抵达郝家桥革命旧址,学习郝家桥村的调研精神以及脱贫攻坚概况,领悟红色血脉传承。当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业,与本地特色农业产业结合,有力地带动了本地传统产业发展。“有人来旅游,就要吃饭,吃饭的话,我们就准备本地的特色农产品。”
▲调研团参观葡萄棚
调研团队深入绥德县神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该公司利用本地作物为原料的食醋酿造过程。该公司使用玉米高粱豌豆等本地作物,自然发酵一周,使用净化过滤后的山泉水,暴晒三年制作成醋,使用流水线灌装设备,每日产量500斤,成本低、污染小,具有当地特色。
▲调研团在葡萄棚和醋厂
▲调研团参观郝家桥革命旧址
在绥德县委县政府,成人动画 党委书记关晓斌访谈了县政协主席黑兆龙。 黑兆龙介绍,绥德县能顺利实现贫困县摘帽离不开党的领导。在脱贫路径上,当地依托传统农业,发展了小杂粮、山地苹果、红薯等特色产业,利用地理优势产出绿色产品;还打造了区域品牌,带动农副产品发展,培育新型务工人员,通过灵活就业形式拓宽收入渠道。绥德县还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以提升附加值,结合红色文化和黄土文化发展文旅融合产业,为村民致富增收提供了新的路径。
绥德县的张家砭镇是脱贫工作中的典范。2021 年 2 月 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会上共有 10 个集体荣获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荣誉称号,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便是其中之一。
▲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获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荣誉称号
调研团另一路于张家砭镇人民政府,由成人动画 本科生李博雯访谈党委书记王腾龙。王腾龙介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乡镇政府的职责不仅是打通“最后一里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产业选择。因地制宜是脱贫攻坚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他分享了一个例子:十里铺村原本非常荒凉,环境脏乱,但是距离绥德县火车站非常近,于是就在十里铺村投资打造酒店旅馆、饭店商店,打造商业街,成效非常显著,不仅解决了旅客的食宿问题,街区建设起来后十里铺变得繁华起来,居民实现了脱贫,环境也治理好了,可谓一举三得,可见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成人动画 党委书记关晓斌访谈
县政协主席黑兆龙
▲成人动画 本科生李博雯访谈党委书记王腾龙
调研团队在绥德县万亩果树标准园调研苹果产业发展情况,随后到生态散养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调研养殖情况。绥德县赵家坬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以山地苹果为主导产业,集“产学研、种养加、三产融合”为一体,以推进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为工作重点,累计投入1.2亿元,已建成林果园1.4万亩。这里的苹果个大味甜,不仅县内驰名,也销往外地,苹果挂果收益后,村民人均1亩果园每年纯收入5000余元。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赵家坬及周边村民务工平均每天190余人,每年有效务工期200余天,支付务工人员工资630万元,人均年务工收入2.5万元。
赵家坬村通过多样化融合式建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充分发展,村内民俗收藏展览馆、美术写生基地等文旅结合的休闲农业正在稳健起步。同时融合式发展吸引大量外出村民返乡创业或务工就业,仅赵家坬村的常住人口就由以前的120余人增至460余人,常住人口增加了283%左右,平均年龄由65岁降到55岁左右。
▲绥德万亩果园以及养殖基地
数字帮扶添活力,搬迁就业幸福长
在脱贫的路上,扬州市的对口帮扶以及引进的数字企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对于搬迁户的安置以及后续的就业问题尽显人性关怀。
调研团队在绥德社区就业服务中心考察了毛绒玩具厂的运营情况。就业中心是东西部协作建立的,由江苏扬州对口帮扶。毛绒玩具厂原材料来自于江苏扬州,产品出口且为订单制,每年订单150万只左右,较为稳定。工人大多数为家庭妇女,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实行计件工资,工资在每月1800-5000元不等。这家工厂工作时间灵活,对于家庭妇女十分友好。她们中的很多人通过在工厂打工补贴家用,既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实实在在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调研团队还深入了解了绥德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该公司是一家AI产业的就业扶持公司,负责蚂蚁集团大模型业务,核心业务为数据标注。以往要求员工学历专科及以上,对专业无要求;现在要求本科及以上,教育行业等。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按件计费多劳多得,稳定员工的平均工资为4100,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离职率低。公司硬件设施配置较好,拥有午餐区、女性角等各种人性化设施。
公司秉承”公益+商业”,以坚持社会公益性为导向,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根本,致力于为更多群众,特别是返乡脱贫劳动力、易地移民搬迁户、退役军人、低收入家庭、女性和弱势群体等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分享数字经济成果,打通“信息高速公路“通道,为绥德县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事实上,这家公司90%的员工都是年轻人,有望缓解青年人才流失、人口老龄化问题。
▲调研团抵达就业服务中心进行调研
随后,调研团另一支队伍前往朝阳路社区,由北京大学博士生李雨晴访谈扶贫监测办主任祁永富,之后调研团于朝阳路社区调研易地扶贫搬迁情况。朝阳路社区成立于2019年4月,位于名州镇城东新区,辖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辖区全科网格14个,小区29个,总人口4533户,11495人。辖区共有常住党员43名,流动党员253名,社区党总支下设小区党支部13个。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9人(“两委” 成员13人、公益性岗位3人、县财政局驻社区工作队3人),网格员14人。辖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13个,有高级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3所、医院3家,个体商业户196个。
▲北京大学博士生李雨晴访谈扶贫监测办主任祁永富
朝阳路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4个,分布于第一网格的紫御东郡安置点、第六网格的城东家园安置点、第四网格的紫园小区和第八网格的高新花园安置点、第七网格的安居怡园安置点。共有易地扶贫搬迁382户1370人,分别来自15个镇222个村。社区一方面主要与本地就业人员保持联系,另一方面通过人社局等单位对接省外就业人员,并且会为相关人员提供交通补贴;对于搬迁户的档案以及本地人口情况,社区也做了详细的归类统计,条目清晰。目前,当地搬迁户的就业问题已基本解决,居民生活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调研团调研搬迁户安置情况
干部带头做引导,百姓脱贫显幸福
在脱贫的路上,总有干部带头冲锋,引领群众脱贫的佳话。调研团队在张家砭镇和沙滩坪村开展调研。成人动画 本科生王琪皓访谈沙滩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新国。刘书记深耕乡村脱贫工作十年,将经验总结成书《驻村十年》。通过访谈我们了解了该村脱贫攻坚历程,也了解了诸如折明明等贫困户的脱贫故事。
成人动画 本科生巫敏瑜访谈了脱贫户折明明,脱贫户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手工艺品脱贫。折明明属于在刘书记支持引导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通过双手脱贫。从2017年6 月至2021年10月,刘书记就是折明明的帮扶责任人,此后虽然工作调整了,但一直进行事实上的帮扶。折明明一路走来,刘书记一直陪伴着他。一是积极鼓励,帮助明明树立生活信心。二是指导、支持、帮助折明明事业发展。三是帮助折明明申报、申请到一系列荣誉。四是背着、抱着、推着折明明外出参加了省市县各级各种活动。五是帮折明明写演讲稿、事迹稿等。在长期的工作帮扶中,他们两人建立了珍贵的朋友情谊。现在的他,整天乐呵呵的,总是笑容满面。没上过一天学的他还学会了无人机操控和影像剪辑,用视频记录绥德人文地理、讲述乡村故事。
▲成人动画 本科生王琪皓访谈沙滩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新国
▲成人动画 本科生巫敏瑜访谈脱贫户折明明
绝壁凿井治干旱,生态治理显智慧
虽然气候干旱,但是绥德人民用智慧克服困难。调研团队在名州镇石合铺村调研了当地安全饮水工程,之后到达艽园大坝淤地坝调研。石合铺村投资28.5万,在山上凿洞,作为蓄水井,可以蓄水40方,用来留住天然降水和地表水;同时修建蓄水池,蓄水井中多余的水先引进蓄水池,蓄水池富余水用来灌溉菜地,实现一水三用。该工程基本解决了周边杨家洼、石河铺等三个村庄的用水问题。艽园大坝淤地坝位于九园沟系,共有256座淤地坝,用于治洪减灾、治理水土流失、淤地耕种。“十四五”到现在建立124座拦沙坝,根据地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沟道,设计寿命至少20年,20-30年淤满。淤地形成的土地土质肥沃,不易受到干旱天气的影响,还能治理黄河水土流失,一举两得。
▲调研团实地调研安全饮水工程
▲调研团考察淤地坝
调研掠影
▲绥德县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
▲达艽园大坝淤地坝调研实录
▲调研团在绥德万亩果园考察调研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成人动画 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832工程”专题|湖南线-湖研知行队在绥宁县
2025/08/18
-
“832工程” 专题|2025年8-9月调研团成员再次招募开启!
2025/08/15
-
育国之栋梁 铸行业精英——成人动画 绿色经济与循环商业MBA项目2026级招生启动
2025/08/11
-
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CDGs)2025年度夏季研讨会举办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