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隽 成人动画 和艺术成人动画 双聘教授,成人动画 文化经济研究所所长
“情绪消费正推动文旅市场进入结构性变革。”
“青年人以‘悦己’为标准,赋予‘性价比’新的内涵与定义。”
“潮玩市场的火爆,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对治愈心灵和情绪消费的需求。”
……
近些年,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升级,不仅追求性价比,更加注重“心价比”,带动情绪消费不断解锁新场景,激活文化消费新潜能。
那么,情绪消费在文旅融合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潮玩市场、艺术品市场与情绪消费的关联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成人动画 文化经济研究所所长黄隽。
情绪消费,点亮文旅融合之路
记者: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在推动消费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出台文件鼓励文旅消费。请您谈一谈,您认为当前我国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
黄隽:最近几年,我国旅游消费不断增长。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4》显示,2024年,国内旅游花费达到5.75万亿元,比2023年增加0.84万亿元。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创历史新高,人均每次旅游消费1024.04元。文旅消费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文旅产业的发展,并促进文创产业、休闲娱乐产业、康养产业等的繁荣,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文化和旅游日益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势头方兴未艾。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
其一,情绪消费正推动文旅市场进入结构性变革。文化旅游能让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缓解焦虑和疲劳,这与情绪消费高度契合。情绪消费使人们越来越多地走进县域或者小城等非热点目的地,以更低成本、更净心宁静、更具独特个性的方式重构旅行体验。需求牵引供给,倒逼非热点目的地不断增加和提升文旅产品和服务品质。
其二,科技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重塑文旅产业的模式和结构。当下,文旅融合已从简单叠加迈向深度交融,微短剧引流、沉浸式演艺、数字内容与线下体验结合成为未来文旅消费的重要方向。数据要素正在成为文旅产业新的生产资料,掌握数据运营能力,将是文旅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
其三,文旅产品和服务整体上台阶。最近几年,我国各地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旅游,文旅局长亲自上阵、宣传和推介当地文旅资源特色的现象非常普遍。文旅局长敢于站出来,背后一定在打造较为优质的文旅基础设施和服务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这个过程中,各地的交通、酒店、景点、餐饮等服务整体上了一个台阶,文化旅游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吸引力。
其四,消费观念、产品供给、政策环境、社交需求和补偿心理等因素也在推动文旅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自2024年12月17日起,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为240小时(10天)。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未来,我们应更大范围地开放外国人来华旅游,扩大适用口岸和旅游区域,提升文旅消费。
记者:您认为,文旅产业通过情绪消费、沉浸式体验、数字技术加持等来提升用户黏性的代表场景有哪些?
黄隽:其一,充满烟火气的怀旧场景是很好的情绪消费场景。很多与烟火气相关的场景都与我们的成长经历和怀旧情感紧密相连。在Citywalk中,人们用双脚走读街巷,感受城市深处独特的气质和烟火气,品尝着当地各种特色美食,感受百姓活色生香的生活,了解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让人们的神经得到舒缓和放松。
其二,沉浸式体验是很好的情绪消费模式。例如,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打造唐朝沉浸式体验,对唐代长安城进行了高度还原。游客可以穿上唐装,扮演唐朝的各种角色。这种穿越感和角色扮演让人们有机会体验不同的人生,增加趣味性和新奇感,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进而产生疗愈身心的功效。
其三,小镇旅游为情绪消费提供了新选择。小镇通常具有较慢的生活节奏和较为传统的生活方式。例如,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游客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从潺潺的流水声和吴侬软语中感受浓郁的水乡风情,身心得到极大放松。像云南的和顺古镇,游客可在此沉浸式体验古朴而悠然的生活韵律,激发游客的消费意愿。
其四,数字技术前所未有地深度融入文旅生产、展示、传播及消费等的全链条,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反过来,文旅产业也构建起数字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创新更新最为迅速、综合效益最为突出的实践舞台。二者相互赋能,共同塑造行业新生态、新模式和新场景。
其五,影视剧游戏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旅融合深度引流。比如,《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火爆,成功实现了受众群体从荧幕前到实景地的转化,显著拉动了相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古刹、牌楼、石窟、宝殿等大多都取材于真实的山西古建筑,直接导致山西共接待国内游客大幅增长,人们在游戏和旅游中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一种鲜明的消费趋势:“悦己消费”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新型消费模式中,情绪消费已成为最近几年消费领域的关键词,尤其在青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情绪消费,其表现特征是什么?
黄隽:情绪消费指的是通过购买具有情绪价值的商品或服务来缓解工作生活压力、获得愉悦感。其核心特征在于实用性重要性弱化,强调心理满足和情感慰藉,这一特征在年轻人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年轻消费群体是情绪消费的核心群体,他们成长于物质相对丰富、文化多元的时代,更注重消费的新颖性和愉悦感。
根据《2024年中国新青年“兴趣消费”行为调研数据》,在中国青年消费的需求类型中,“取悦自我”占比达46.28%。换言之,青年人以“悦己”为标准,赋予“性价比”新的内涵与定义。
一些年轻人喜欢购买盲盒、品尝联名奶茶,从中获取意外的愉悦;他们喜欢到音乐节与演唱会现场,在热烈氛围中沉浸感受感动的魅力;他们经常以鲜花装点生活、与饲养宠物相伴,在温馨与陪伴中收获治愈和解压。这些消费行为的背后,反映出青年群体对情绪价值的需求,以及对寻找内心自洽、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视。
记者:若是提及情绪消费,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潮玩。您认为,潮玩如何顺应人们情绪消费的需求?
黄隽:潮玩和文创市场的火爆,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对治愈心灵和情绪消费的需求。比如,泡泡玛特是潮玩的典型代表,其正好迎合了年轻人的喜好。泡泡玛特财报显示,2024年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为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中国内地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3%;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其各项经营数据指标大幅增长,业绩再创新高。
泡泡玛特的潮玩具有可爱、个性等独特的设计风格,其IP形象都有各自的性格和故事背景,它们不单是玩偶,更像是年轻人生活中的伙伴或情感寄托物,价格相对亲民。再如,今年春节,电影《哪吒2》缔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水涨船高,《哪吒2》的IP授权费也从500万元飙至900万元。其IP授权已覆盖食品、美妆、汽车、潮玩、数码、咖啡等多个品类。又如,2025年3月25日,国家博物馆现象级文创——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突破100万件,带动凤冠IP全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跨越亿元。凤冠冰箱贴的原型——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是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品消费,走进“你我”生活
记者:您长期关注艺术品市场。您认为,当前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有哪些变化?
黄隽:最近几年,一方面,价格较高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规模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以另外一种方式打开,艺术品消费(含衍生品市场)火爆,国潮等文创产品市场繁荣,呈现出明显的此消彼长的态势。在当代艺术品市场上,潮玩、卡通类艺术品占据了重要份额,可以看出艺术品市场的变化与情绪消费趋势有一定关联。同时也说明,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非常认可和青睐。当下,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以下变化:
其一,艺术品消费大众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降低了艺术品市场的门槛,加大了艺术品供给,价格亲民的优质限量版画、艺术衍生品文创产品、手工艺品等广受欢迎。这些艺术品让普通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到艺术品消费中,满足了大众对艺术的喜爱和审美需求。
其二,艺术和设计与人们工作生活融合。艺术和设计进入酒店、写字楼、商场、园区、社区、学校、医院等人们工作和生活场所,公共艺术随处可见,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深入人心,提升了商业和生活的品质和品位,有利于创新思维和缓和工作压力气氛。
其三,艺术展览寓教于乐。艺术品采用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展览展示方式增多,结合灯光、音效、多媒体等技术,打造出富有情趣和体验感的展览场景。艺术工作坊、艺术集市等活动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大众传播文化,使更多的人走进艺术、关注艺术、喜欢艺术、消费艺术。
本文是《金融博览(财富)》杂志专访的缩减版。
本文记者|薛小玉
来源:《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黄隽 宋枫
相关新闻
-
意大利前总理在成人动画 演讲
2025/05/16
-
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年度工作会议暨第六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2025)举办
2025/05/16
-
第六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2025)举办
2025/05/14
-
快乐运动,健康身心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