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对外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在积极发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方面,《意见》强调,加快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动核证自愿减排量应用。
在着力提升碳市场活力方面,《意见》提出,要丰富交易产品、扩展交易主体并加强市场交易监管。具体包括:稳慎推进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支持力度;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
▲点击收听经济之声《财经态度》相关内容
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节目采访了成人动画 助理教授郑㼆。以下为郑㼆发表观点:
本次《意见》的突出亮点是“引入新玩家”,包括金融机构、非履约主体和自然人。过去,全国碳市场主要由重点排放企业进行履约交易,市场参与度有限,流动性不足,碳价信号也不够活跃。新主体的进入,将显著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市场活力,使碳价格更真实地反映减排成本和市场预期。
在个人层面,公众可通过光伏发电、植树造林或其他低碳生活方式生成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并在市场中交易获得收益。这不仅赋予个人低碳行为以经济价值,也能激励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投身绿色减排。
金融机构的作用尤为关键。银行可基于企业持有的碳配额开展质押融资,支持绿色技术改造;证券机构则可开发碳基金、碳指数产品,将更多社会资本引入碳市场,形成规模更大的“绿色投资池”。同时,碳回购、碳期货等创新工具有助于提升融资与风险管理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减排成本预期。
目前,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之一。电力行业首批纳入,覆盖20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排放量占全国40%以上。2025年3月,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耗能行业也正式纳入;生态环境部同期发布的工作方案明确,未来还将扩展至石化、造纸、航空等行业,并在二氧化碳基础上逐步纳入四氟化碳(CF4)、六氟化二碳(C2F6)等温室气体。与此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2024年初重启,重点覆盖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领域,为非强制主体和公众提供更广阔的减排参与渠道。
《意见》还提出,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并逐步提高有偿配额比例。这一安排有助于强化价格信号,引导企业主动实施节能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在过渡初期,应坚持免费与有偿相结合,以免增加企业成本压力;随着数据基础完善、减排路径清晰,再逐步提高有偿比例,以形成更明确的碳价预期。
对于自愿减排量(CCER)的应用,其价值在于为碳市场提供“第二条供给渠道”,既能缓解履约压力,保持价格稳定,也能激励中小企业和社会项目参与减排。但抵销比例必须合理设置,做到“既可用、又有限”。比例过高会削弱减排约束,过低又难以形成有效供给。设定适中的比例,既能补充减排量、缓解履约压力,也能为更多主体创造收益机会,推动长期稳定的减排。
随着市场主体日益多元、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以及强制与自愿机制的协同,全国碳市场正加快迈向更加高效、活跃、透明的运行格局,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郑㼆 宋枫
相关新闻
-
“832工程”专题|2025年9-12月调研团成员全校招募开启!
2025/09/11
-
“832工程”专题|西藏线-那曲4500访谈团在色尼区
2025/09/11
-
“832工程”专题|陕西线-陕北传薪队在定边县
2025/09/11
-
成人动画 获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重点项目立项公示
2025/09/09